2020年8月22日宝鸡市直遴选真题
问题:
1.用唯物辩证法中局部跟整体的关系,分析一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意义。5分。
2.根据给定材料,概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有哪些困难,我国应该怎么做。5分。
四、综合写作
材料1-2:今年夏天,全国多省遭暴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大批城市比如北京、广州、武汉因内涝被淹,并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材料3:
而每当这样的城市因汛期内涝变成“看海胜地”时,青岛都会因“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标签饱受赞誉。有一种网络热传的说法是,“德国神话”:“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没搞形象工程,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给中国人留下了百年以后从来不淹水的青岛。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一百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根据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的电子邮件,中方找到了备件齐全的小仓库。”德国力图把青岛打造成“模范殖民地”,以显示自己有与英法竞争的强大实力。他们邀请一批顶尖的城市规划专家、建筑设计师,在青岛城区兴建大量房屋建筑和海港、街道、供水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整个下水道工程由德国专家设计,中国劳工完成。设计采取了先进的雨污分流技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管道主体为上宽下窄的蛋形,由水泥制成,下层覆以陶瓷,既便于水流通过,又不易让泥水沉积。建成的管道总长80公里,宽阔处可以跑汽车。”
真相:这个绝对是网上流传最广、最多人中招也最丧心病狂的段子之一。据介绍:“蛋形管材截面形似鸭蛋,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上宽下窄的设计,保证排水通畅,污水无法积存在管内。管道的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则在水泥上贴了层瓷瓦,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参照相关的历史记载,我们发现这是一则双重谣言。第一重是夸大了德国人修建的排水系统的防涝效果。据人民网“求真”栏目,和百年前相比,如今的青岛城区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经过频繁的城市改造,留存下来的德国管道只剩2.6公里,不到全城管道的千分之一,根本无法承担一个900万人口城市的排水任务。青岛百姓和污粪相伴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通过治理,才结束。德国人留下的管道管线,有一小部分确实还在发挥余热,但真实的数据,却表明德国以前的管道只占青岛当前排水系统的3%,现在青岛排水系统的管道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青岛不易积水的根本原因是其特殊的地形。青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临海,下水道依势而建,积水可以较快地排入大海,不容易形成内涝。第二重是虚构了德国人设置“存放备件的小仓库”这一情节。这一情节极具戏剧性,是谣言的核心内容,大概得益于我们对德意志民族认真负责的印象,但德制管道以水泥和瓷砖为原料,根本不需要更换零件。其实青岛并非不怕淹,遇到风暴潮与强降雨叠加、台风过境或天文大潮,防汛压力也很大。防汛前,地方政府会彻底清理地下管网;汛期中,针对一些洼地等重点防汛点,会派专人值守,出现积水立即处理。“另外,遇到天文大潮,一些古力盖会被顶开。我们会在下方安装防坠网,防止人员和车辆等坠入。”不过,虽然德国当时的城市建设理念直接影响了青岛后来的城市规划,但有些设计也给现在的城市防汛带来不少隐患。例如,胶济铁路穿越整个青岛市区,当时修建了多个地下涵洞让铁路穿行,这些涵洞成为目前城市防汛重灾区,几乎每年这些涵洞都会被淹。为此,青岛市在防汛期设置了警示牌,并派专人值守。
近些年,随着“海绵城市”成为热门门概念,每年都有很多地方政府到青岛参观学习,有些地方甚至希望复制青岛的地下管网建设模式。
德国为何会在青岛的荣耀中占这么大比重,还是因为某些国人太自卑了,甚至有点崇洋媚外,民众还应该正确看待,青岛排水系统的奇迹,是因为能不断学习,总结他人的经验技巧,运用自身实践,再来完善改良。只要都有这种进取心,不仅只是青岛能摆脱内涝,中国其他城市也可以。
材料4:某教授说,面对网络谣言,民众因该学会去伪存真,还要提高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问题:
1.青岛不内涝的原因是什么。200 字以内,5分。
2.民众传播德国神话的原因是什么。200字以内,5分。
3.民众去伪存真,还要提高文化和民族自信,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以“从青岛德国下水道神话说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800-1000字,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论据充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