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

2017年2月25日安徽省合肥市遴选笔试真题

2022-11-17 13:30:39公共基础214 收藏
[!--smalltext--]

  某种程度上讲,城市“改名”的冲动和前些年一些地方争夺“名人故里”“傍名人”的做法如出一辙,至少从目前来看,真正从中得了实惠的并没有多少。应当承认,希望借助“改名”带动城市发展,并就此事征求民意,当地政府确实是动了脑筋、花了心思,也算是真诚与民众沟通。但城市改名不同于个人姓名的更改,个人姓名的更改尚且牵涉到户籍、身份、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而作为一级行政单位的城市更名,则不仅给当地数十万、上百万居民户籍身份信息等带来影响,更将对涉及该城市的所有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光是地理标识的更换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涉及上百万居民个人证件信息的更改,又将由谁来买单?花心思是应该的,但不能盲目,不能走歪路偏道。所以,对于这样一项“改一名而动全市”的设想,不能不谨慎考量、权衡利弊。

  城市的发展仅仅靠“名气”驱动是不够的。一些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这当然是一笔很好的财富。但即便“名声在外”,城市发展也应当多修“内功”,才能相得益彰。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作为硬性指标和发展目的,才能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换句话说,城市发展不在于面子多么漂亮、名声多么响亮,而在于城市是否有高质量的发展,百姓能不能得实质上的幸福。在原有的城市积累之上,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更加良性的就业机制、更加友好的居住环境,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重视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值得肯定,但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不会是改两个字那么简单。名气再大,如果城市的公共设施硬件和发展环境软件跟不上,“名声大噪”也可能“瞬间沉寂”。笔者相信,创造了“红旗渠”时代精神的城市和人们,一定能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和智慧,在区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找到适合自身特色资源的内生发展机会。只要不把目光局限在“改名”上,而是把劲头使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改革进取上,使在“功成不必在我”的长远谋划上,就一定能把普通招牌做成金字招牌,也一定能从中领悟到城市发展的真谛。

  材料2:在2015年人民论坛发起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与干部打交道办事时是否有过‘为官不为’的切实体验时,71.7%的受访者选择了“经常感受到”,26%的受访者选择了“偶尔”,仅有2.3%的受访者选择了“没有感受过”。可见,“为官不为”的“懒政”现象仍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官场旧秩序的陋习依然存在。

  在“什么样的干部行为称得上‘为官不为’”的调查中,“推卸责任,善于‘打太极’”、“欺上瞒下,遇事‘和稀泥’”、“求稳怕乱,忙于‘做样子’” 位列前三。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公众都遇到过这几类干部。一些掌握行政审批权的职能部门的干部,借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之名,礼不敢收、饭不敢吃,但该做的事也不认真做,对职责范围内之事推诿扯皮,变着法子找借口绕道走、“打太极”,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难办成。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某基层单位和乡镇的纪委一年内查办案件的数量为零,对腐败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欺上瞒下“和稀泥”,绞尽脑汁不办事、少办事。也有的干部习惯“一张报纸一包烟,悠哉游哉过一天”,习惯听汇报、走过场,不爱下基层,忙于“做样子”,仅在一些表面工作上下力气,领导看得到的就为,领导看不到的则不为。这些都是干部不愿担当、不敢作为的典型表现,长此以往既有损干群关系,也将为改革发展带来无穷后患。

  材料3:“屁股下面坐的不是豪车,而是一座活火山!”这样一句出自基层官员的感慨,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公车问题的凸显。长期以来,地方超标豪华公车泛滥,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广泛盛行,领导干部要转作风,要回到群众中去,就应该回归一个常识,“整风运动”也要瞄准“车轮腐败”。

  汽车本就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而奢靡特权之风已经严重影响党风、政风、作风,在官民中间隔起了一堵无形的墙。面对一个个牛气的官员干部,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痛恨不已,面对“病入膏肓”的干部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对“车轮腐败”“痛下杀手”。

  规章制度需“浮出”。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治理“车轮腐败”,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要求不断完善公车使用规范。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本地的公车使用规范。所有公务车辆进行统一调度,每辆公车(除公差在外)必须在每天24时前回机关定点停放过夜。双休日、法定节假日非特殊情况,车辆一律入库;如果节假日仍有公务活动需用车,用车人需向车队提出需求,车队再向相关报备。这些措施都是可取的,自上而下的公车使用制度改革与规范才能促进公车使用规范化,才能不断推进公务用车用到实处。

  监督管理需“到位”。众所周知,缺乏有效监督是造成当前“公车超标”“公车私用”泛滥的重要原因。倘若只有内部监督没有外部监督,将注定不会实现有效监督。因此,让公车车轮也走走群众路线,关键在于依托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入外部监督。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提高公车使用的透明度,让群众轻易就能辨识出“公车”来。同时,设立群众举报电话、举报信等,方便人民群众的监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治理“公车腐败”,还需长期坚持。领导干部贯彻制度,不能图一时之兴,只要是有利于人民,有助于巩固民心,提高民意的,都应长期坚持。短时间的坚持是容易,但长期的坚持才是真正的考验。长期坚持取消领导专车制度有助于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如昙花一现的作为往往会给民众以作秀之嫌。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干部是为人民做主的干部,绝不是为自己谋官的秀场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