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A类)
资料分析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请开始答题:
【资料题】
2010年中国各部门、各地区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3.5%,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7和1.3个百分点,9-12月份当月同比增速均低于10.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13.2%、11.0%、15.5%和9.6%,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2.1、2.2、1.8、1.0和4.0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0.3%,与前三季度持平。12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2010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全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34754亿元,增长14.8%(12月份增长15%),增速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28.0%、14.8%和6.6%,分别回落15.5、12.1和16.2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2.9%和35.8%,分别提高了12.5和19.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由上年下降1.3%转为增长6.1%。
2010年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快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工业品出厂价上涨5.5%,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5.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9.5%。
76.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1)2009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30273.5亿元 (2)2010年12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速度超过了11月 (3)2010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比前三季度均有所回落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77. 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同期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
A. 快0.3个百分点
B. 快0.6个百分点
C. 慢0.9个百分点
D. 慢1.2个百分点
78. 2009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中投资增速最快与最慢的行业,其投资增速相差( )。
A. 44.8%
B. 43.5%
C. 38.2%
D. 45.7%
79. 若2009年和2010年中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d)、非金属矿物制品业(r)增加值占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用d2009、d2010、r2009、d2010表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d2009<d2010,r2009<r2010
B. d2009>d2010,r2009<r2010
C. d2009<d2010,r2009>r2010
D. 2009>d2010,r2009>r2010
8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010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增速均明显回落
B. 2010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快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速
C. 201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高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
D. 2010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上半年比前三季度快2.4个百分点
【资料题】
2010年全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966亿元、10108亿元和136401亿元,分别增长18.2%、23.2%和25.6%;而同期江苏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419亿元,增长2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5.2亿元、8250.8亿元和9113.0亿元,分别增长22.5%、21.7%和22.4%。“十一五”时期江苏和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与增长情况见表1。
81.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1)“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年份,也是其投资增长最多的年份 (2)“十一五”时期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是25.68% (3)2010年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第一产业投资的份额比2009年有所提高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2. 与2009年相比,2010年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于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分别占全国同类投资的比重表现为( )。
A. 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比重减小,第三产业比重减小
B. 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第二产业比重增大,第三产业比重减小
C. 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比重增大,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D. 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比重减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83. 按“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测算,“十二五”末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望达到( )。
A. 36303亿元
B. 37632亿元
C. 53385亿元
D. 61499亿元
84. 2010年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2009年( )。
A. 提高了5.5个百分点
B. 降低了0.14个百分点
C. 降低了5.25个百分点
D. 提高了0.14个百分点
85.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
B. “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减小
C. “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量为33628亿元
D. 2010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2009年有所提高
【资料题】
86.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1)2001-2009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动态势 (2)2001-2009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动态势 (3)2001-2009年中国薯类播种面积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动态势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7. 若2001-200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年平均增速分别用Vr,Vw,Vc表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Vr<Vw<Vc
B. Vw<Vc<Vr
C. Vc<Vr<Vw
D. Vr<Vc<Vw
88. 2001-2009年中国粮食作物中,至少有五年产量高于前一年的是( )。
A. 薯类、稻谷、玉米和豆类
B. 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
C. 稻谷、玉米、豆类和小麦
D. 玉米、小麦、豆类和薯类
89. 2001-2009年中国粮食作物中,其产量与播种面积至少2年呈反向变动的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90. 2009年中国谷物单位面积产量与2008年相比减少最多的是( )。
A. 稻谷
B. 小麦
C. 玉米
D. 豆类
【资料题】
91. 2010年10月入境旅游总人数比2009年10月多( )。
A. 61.29万人
B. 52.36万人
C. 50.11万人
D. 42.77万人
92.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月份是( )。
A. 2009年12月
B. 2010年6月
C. 2010年9月
D. 2010年10月
93. 2008年12月-2010年10月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月增长额最多的是( )。
A. 20.68亿元
B. 10.57亿元
C. 8.12亿元
D. 5.13亿元
94. 2010年10月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 )。
A. 7.63%
B. 9.12%
C. 10.87%
D. 12.47%
95.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2月份是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入境旅游最淡的月份 (2)2010年前三季度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率高于12% (3)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只有一个月的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率为负数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资料题】
96. 图中①处所缺数据是( )。
A. 104
B. 100
C. 96
D. 92
97. 该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工作时间比农村居民少( )。
A. 5.7%
B. 5.4%
C. 5.1%
D. 4.8%
98. 该市农村居民人均每天用于健身锻炼的时间有( )。
A. 28.7分钟
B. 26.1分钟
C. 25.0分钟
D. 22.7分钟
99. 该市城镇居民人均每年用于阅读书刊的时间是农村居民的( )。
A. 2.3倍
B. 2.0倍
C. 1.6倍
D. 1.2倍
100. 下列关于该市城乡居民人均每日时间利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1)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用于学习培训的时间一样多 (2)城镇居民用于看电视的时间比农村居民少12% (3)城镇居民用于社会交往的时间比农村居民少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 解析:
2. 解析:
3. 解析: 本题考查递推数列。规律为:5×2+9=19,9×2+19=37,19×2+37=75,即第一项×2+第二项=第三项,因此未知项为37×2+75=149。故答案为C。(或者:5*2-1=9,9*2+1=19,19*2-1=37,37*2+1=75,则未知项为:75*2-1=149,故答案为D。本解法由考生shi678678提供)
4. 解析: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将各项数字拆分成三部分,看中间部分的十位数字,分别为1,2,3,4,5,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因此未知项的十位数字应为6,B项满足条件。故答案为B。
5. 解析: 本题考查递推数列。规律为:8÷2+4=8,4÷2+8=10,8÷2+10=14,即第一项÷2+第二项=第三项,因此未知项为10÷2+14=19。故答案为C。
6. 解析:
7. 解析: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这是一个三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做差,得到20,8,2,2的数列,相邻两项再做差,得到12,6,0的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反向推回去,可知括号内应为14。故答案为C。
8. 解析:
9. 解析: 本题考查多级数列。数列可写成如下形式:1×6,2×5,4×4,8×3,16×2。其中,乘号前的因数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乘号后的因数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未知项为32×1=32。故答案为D。
10. 解析: 本题考查分式数列。将原数列整数化分数为:1/3,5/5,9/9,13/17,( ),21/65。新数列各分数的分子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分母可改写为2^1+1,2^2+1,2^3+1,2^4+1,2^5+1,2^6+1,因此未知项为17/33。故答案为A。
11. 解析: 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如图所示。由上图及已知条件可知他站的路程占全程的四分之一,最后坐的3千米也占全程的四分之一,因此全程为3÷ =12(千米)。故答案为B。
12. 解析: 本题考查工程问题。设工程总量为30(取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则小王的工作效率为2,小张的工作效率为3。由“中间小王休息了5天”可知,两人合作中小王完成了2×(11-5)=12,则小张完成了30-12=18,小张工作了18÷3=6(天),休息了11-6=5(天)。故答案为D。
13. 解析: 设长方体的高为x,则长和宽分别为3x、2x,又已知长方体的棱长之和为48,即4*(x+2x+3x)=48,解得x=2,因此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2*2=4、2*3=6,其体积是2*4*6=48。故答案为A。
14.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对根号x求平方可得:x=a+1/a-2,故x+2=a+1/a;x^2+4x=x^2+4x+4-4=(x+2)^2-4=a^2+1/(a^2)+2-4=a^2+1/(a^2)-2=(a-1/a)^2,故根号下x^2+4x=a-1/a,因此,题干中原式=a+1/a+a-1/a=2a 。故答案为C。
15. 解析: 本题考查利润问题。三人月收入比值为6︰3︰1。要使平均月收入达到4000元,则需三人月收入总额增加4000×3-(6000+3000+1000)=2000(元)。而总增加额中三人各自增加额的比值也为6︰3︰1,因此丙的月收入增加额为2000/(6+3+1)×1=200(元)。故答案为B。
16. 解析: 本题考查浓度问题。设有15%盐水100 克,则含盐15 克。加水前有盐水15÷20%= 75 克,可知加水25 克。第二次加水后有盐水125 克,浓度为15÷125=12%。故答案为A。
17.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问题。将2004因式分解,2004=1×3×4×167,其中167 为质数,故2004 =1×12×167,1、12、167 符合题意,因此1+12+167=180。故答案为B。
18. 解析: 本题考查容斥问题。设有儿童 x 人,则 40×(x+100)+(40+20)x=14000,解得x=100,老人与儿童总数为100+200=300 人。故答案为C。
19. 解析: 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如图做辅助线,最中心的矩形面积为 1×3=3,剩余阴影的面积等于空白的面积,即剩余阴影的面积为 1/2×5×8-3)。故阴影的总面积为3+ 18.5=21.5。故答案为B。
20. 解析: 分数从高到低排列,第 2-5 门分数之和为 92.5×6-99-76 =380,要令第3 门成绩尽量小,则第2 门成绩尽可能大,为98 分。于是第3-5 门总成绩为380-98=282 分。总分一定,要令第3 门尽量小,则3、4、5 门的成绩呈等差数列。可知第4 门成绩为中位数282÷3=94 分,第3 门课至少为95 分。故答案为A。
21.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问题。题干中数列2、3、5、8、12、17、23…为二级等差数列。该数列被5 除的余数呈2、3、0、3、2 循环,则2012÷5=402……2,因此第2012 个数被5 除余 3。故答案为B。
22.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设第一次进价为100,售价为x,则(x/90-1)-(x/100-1)=15%,解得x=135,即第一次进货的利润率为35%。故答案为A。
23.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点: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将正四面体展开得平面图形,然后选取以AC为公共边的两个正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D,连接P、Q两点,此时设PQ与AC的交点为M,则可使M到P、Q 距离之和最小。此时,△APM∽△CQM,故MC∶ MA=CQ:AP=(1/4):(1/3)=3:4。故答案为C。
24. 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问题。用“1”、“5”、“6”组成的三位数分别是156、165、516、561、615、 651;数字“6”倒过来即为“9”,用“1”、“5”、“9”组成的三位数分别是159、195、519、591、 915、951。因此所有这些三位数的和为156+165+516+561+615+651+159+195+519+ 591+915+951= 5994。故答案为D。
25. 解析: 本题考查排列问题。第一轮灭灯偶数号灯全熄,排除A、B。熄灭第54号灯后隔过55号灯灭掉1号灯,排除D。故答案为C。
26.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句是提出的观点,陈述的现象是“微博营销中出现不正当竞争或恶意诋毁的现象”,提出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微博营销行为”。C项正是针对文段提出的问题所提供的对策,符合题意。A项,“制度监管”是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时所提及的内容,并不是文段重点,重点是“法律的依据”,且“加强监管”在文段中没有体现。B项是对第二句中的“不正当竞争”的态度,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D项是文段第一句后半句的同义转换,显然不是正确选项。故答案为C。
27.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末尾的引导词“故”表因果,同时也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即讨论作品的接受要考虑时事变迁。与之意思最为接近的是A项。文段主要讲的是“接受作品”,方法是要“考虑时事变迁”,B、C两项中的“理解”是“接受”的前一阶段。此外,“不一样”、“不同”也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重点。D项主体错误,文段并不是讲“讨论作品要考虑作者”,而是讲“讨论接受作品要考虑读者”。故答案为A。
28.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根据文段中的“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A项正确。根据“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可知D项正确。故答案为B。
29.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对于文段中关键词的理解,通常要找到其所在句中的位置。在这段话中,“这个问题”处于首句中,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二、三句所说的内容是技术不等于市场,第四句是以实例证明“这个问题”,选项要兼顾到技术与市场这两方面才行。A项仅提到了“技术”,而忽视了另一个主体“市场”。C项只是对第四句实例的一个理解,不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D项的“根基”在文段中没有提及。B项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故答案为B。
30.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是“分──总”结构。前两句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实现对外转移,需要克服一些条件限制。这里的“对外转移”指实现了地域转移,条件限制即文段中的年龄、文化、经济等因素。B项,这里的“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与文段中的实现对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同一概念。C项,文段只是讲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易实现向外转移,但不能将不具备这些条件看成是留守家乡的缘由,属于主观臆断。D项“实现经济状况改善”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概括来看,A项所述为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故答案为A。
31. 解析: 由冒号后的内容可知,后文是对“衰老”这一科学术语的具体解释。 “概括”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与文意相反,排除A。“规定”一般适用于法律、制度层面,与语境不符,排除D。“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文中是对“衰老”性质的解释,故排除C。故答案为B。
32. 解析: 由第一段“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使机体……呈现出衰老的特征”,可知B、C两项正确。由第一段“……所受到的随机损伤的大量累积;这一累积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可知D项正确。A项中的“患病”和文章第一段中的“机体更易患病”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患病,后者是指“衰老”。故答案为A。
33. 解析: 由“这些活性分子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可知,A项的“造成的损伤均是永久性的”描述不正确,当选。故答案为A。
34. 解析: 由“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人早夭的因素”可知,现代人比古人活得更久的根本原因为B项。故答案为B。
35. 解析: 文段通过介绍衰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衰老不可控制、不可治愈的观点。D项对此概括最恰当。故答案为D。
36. 解析: 本题考查数线。题干中的5个图形包含的直线数分别为10、9、8、7、6条,应选择包含5条直线的图形。故答案为A。
37.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题干中的5个图形分别是直线&曲线、直线、直线、直线&曲线、直线图形,应选一个只含直线的图形。故答案为C。
38. 解析: 题目属于前三、后三的题型。前三个图分别为不规则图形、全阴影图形和规则图形。第四和第五个图形为不规则图形和规则图形,缺一个全阴影图形,因此选择A项。
39.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观察各个图形,发现基本的构成相似,但是存在黑色和白色的阴影变化。根据各图形的相同特征,左手为白色,右手为黑色,C项符合。故答案为C。
40.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题干图形均为封闭图形。故答案为C。
41.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从每行来看,第一个图形的后半一部分与第三个图形的后半一部分相同,第二个图形的后半一部分左右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的前半一部分。故答案为A。
42.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均由一种图形元素构成。故答案为B。
43.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数量关系。题干中的8个图形都需要2笔才能画成,只有B项符合这一规律,D一笔即可画成。故答案为B。
44. 解析: 本题考查立体图形。A,右面一个侧面应该是空白面;C、D,两个三角形的高应与三角形同交与一顶点。故答案为B。
45.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与拆分。根据带对角线那个面的对角线的两个交点的特点,可以排除BC,D的顶面应该是空白图形,故答案为A。
46.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学单定义判断。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信任并接受,愿意为组织出力等”。A选项,“时刻保持着装整洁,对客人的尊重”,体现对组织的认同并为组织出力,符合定义。B选项,“有责任帮助公司走出困境”,符合定义。C选项,小李更多的考虑“对自己有利,不尊敬自己”,不符合定义。D选项,“公司目标的实现,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符合定义。故答案为C。
47.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学单定义判断。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A项中由“大雪”想到“柳絮”,属于相似联想。B项中不存在相似联想。C项中由“梅”想到“雪”,属于相似联想。D项中由“白发”想到“秋霜”,属于相似联想。故答案为B。
48. 解析: 本题考查法学单定义判断。A项中,市政府是上级机关,市卫生局是下级机关,市政府授权市卫生局处理疫情,属于行政授权。B项行为属于滥用行政权力,从本质上来说侵犯了各乡镇的自主选择权,是限权,而不是授权,排除。C项不是在行政组织内部,不属于行政授权。D项中没有出现上级机关,只有有关人员,因此不属于行政授权。故答案为A。
49.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学单定义判断。A项中不是“预先”,而是“事后”,因此排除。B项中不是“为避免在环境问题上出现失误”,而是为“筹集善款赈灾”,因此排除。C项符合定义。D项并非针对“公众”,排除。故答案为C。
50.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学单定义判断。定义中的行为是“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A项中,由一个人抬头望天到后面的人都跟着抬头望天,属于行为感染。B、C、D三项中都没有“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的过程,因此都不涉及行为感染。故答案为A。
51.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学单定义判断。思维定势是很固定的,不容易改变的思维模式。A选项是固定的认为,纨绔子弟中一定少见英伟之人;B选项是固定的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最有用,其他一定没用;C选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历史典故,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并不是对自然想象进行总结所得出的一个固定思维模式;D选项是固定地认为只要汉字读一半就不会错得离谱。A、B、D都是一种思维定势。故答案为C。
52.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学单定义判断。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人,而非地区,A项的对象是“发展滞后地区”,因此不属于社会保障。故答案为A。
53. 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学单定义判断。A项中的手机、B项中的音响、D项中的银行自动取款机都属于“现代化生活设施”,因此这三项都涉及功能性文盲。C项中的小丹不是不会使用小汽车,而是对小汽车陷入泥坑这一问题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与功能性文盲无关。故答案为C。
54. 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学单定义判断。印象管理的目的是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A项中小李向经理道歉和解释,B项中小陈向老板坦言,C项中小刘与组员一起讨论问题,这些都是为了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都涉及印象管理。D项中崔经理与员工交流的目的是判定公司发展方向,而非影响别人对他的印象,因此不涉及印象管理。故答案为D。
55.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单定义判断。差别定价的对象是同一种产品,而D项中是三种产品,因此其不属于差别定价。故答案为D。
56. 解析: 从题干中无法推出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排除A项。B项中的“总能”说法绝对,排除。C项中的“展开科学研究”在题干中找不到根据。D项从题干最后一句话可以推出。故答案为D。
57. 解析: 加强型题目。题干的论证是:草酸会阻碍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而菠菜含草酸较多,因此宜先用沸水将其烫软再炒。要支持题干的论证,就要证明用沸水将菠菜烫软,能去除其中的草酸,显然A项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B、C、D三项均与题干论证无关。故答案为A。
58. 解析: 翻译推理题。我们用符号 - 表示“并非”。整合专家的观点:不采取行动(-p)就是让星球冒险(q)。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以表示为:-p→q。根据 -p→q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可得:-q→p。也就是p是-q的必要条件,因此B项正确。故答案为B。
59. 解析: 加强支持型。题干的结论是:LSECtin有可能成为治疗肝脏炎性疾病的特效药物。论据是:完全去掉动物机体内的LSECtin后,炎症因子急剧增加。该论据是从反面对结论进行证明的,要进一步支持结论,还需要从正面进行证明。而A项指出“注入LSECtin后,炎症因子减少”,就是从正面证明了LSECtin对于治疗肝脏炎性疾病的作用,最能支持题干推测。文中推测的是LSECtin的作用,而非肝脏的作用,因此B项不能支持题干推测。C、D两项与LSECtin的作用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
60. 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得出,只有三种因素的变化才能带来物种的变化,所以B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有些同学选C,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只能推出“动物群演替”是划分地质年代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能说是主要依据。A项,地质学家分辨地质年代“未曾”遭遇过“任何”挫折,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提及地质学家分辨地质年代时是否遭遇过挫折,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D项:只有大陆漂移才能开启时间的关口,由第一步中第二点可知有三种因素的变化强大一定程度后能够开启时间的关口,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
61. 解析: 处长与副处长的话矛盾,必定是一真一假。又由于四人的话只有一句是假话,因此科长和小李的话都是真话。由科长的话可知,小王所在科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勤奋敬业。据此可以推出,在小王的单位里,有的年轻人很勤奋敬业,A项正确。A项与B项为差等关系,由“有的年轻人很勤奋敬业(SIP)”无法推出“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勤奋敬业(SAP)”,因此B项错误。由小李的话可知,科长不太诚实,因此C、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A。
62.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下文氏图: 根据上图可知,甲和乙的位置并不确定,因此A、B、C三项错误,只有D项是一定可以推出的。故答案为D。
63. 解析: 设不干事工资高的人数为a,不干事工资低的人数为b,干事工资低的人数为c,干事工资高的人数为d。根据题干条件,可列出以下关系式:(1)a+b>c+d;(2)b<c;(3)a<b;(4)d>0。联合(2)和(3)可得(5):a<b<c。联合(1)和(2)可得(6):a-d>c-b>0,即d<a。由(5)和(6)可得:d<a<b<c。由于总计共有18人,所以根据(1)可得:(c+d)最多有8人,(a+b)最少有10人。再根据(3)可得:b最少有6人。又由于b<c,所以c最少有7人,结合(4)可知:c=7,d=1。因此,在该单位中,只有一个人干事高工资。由于小张和小王的离开并没有改变单位人员的结构,所以他们不可能是干事高工资的人,C项正确。故答案为C。
64. 解析: 根据(2)可得小黄、小蓝拿的不是白花,根据(1)可得小白拿的不是白花,所以小紫拿的白花,只有A项正确。故答案为A。
65. 解析: 翻译推理型。本题属于翻译推理。根据题干可以得到:王→张;—王→李;张→李;—王或—李。据此可以推出:王→张→李,王→—李;可以得到李一定去了。根据王和李不能都去,可以推出王没去。故答案为D。
66. 解析: 本题考查语法关系。题干中“送炭”与“浇油”都是动宾短语,同时,“雪中送炭”与“火上浇油”之间存在正面与反面、积极与消极的关系。只有D项与题干一致。故答案为D。
67.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昆虫与蜜蜂是属种关系,花草与兰花是属种关系。故答案为A。
68. 解析: 本题考查描述关系。三角形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形,棱柱是一个三维空间图形。故答案为B。
69. 解析: 太阳是世界充满光辉的保障,法制是社会充满正义的保障。故答案为A。
70. 解析: 节俭是一种美德,批发是出售的一种。故答案为A。
71. 解析: 手表和怀表都属于表,功能类似;钢笔和毛笔都属于笔,功能类似。故答案为B。
72. 解析: 进出口商品可以分为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教授可以分为哲学教授和非哲学教授。这个题目不少同学选B,硬币分正反面是从表面来分的,而进出口商品分为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是从内在含义上来分的。故答案为C。
73. 解析: 题干符号的排列顺序为ABBABC,只有A符合。故答案为A。
74. 解析: 题干符号组成各不相同,且最后一个是数字,可排除A、C。倒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符号形状相似但方向不同,排除D项。故答案为B。
75. 解析: 题干第二位和第六位是相同的数字。故答案为B。
76. 解析: 34754÷(1+14.8%)≈34754÷1.15且比这个数略大,34754÷1.15=30220,(1)正确;(2)、根据文中资料,无法求出2010年11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速度,所以(2)不正确;(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0.3%,与前三季度持平。没出现回落,(3)不正确。故答案为B。
77. 解析: 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0%+1.8%=12.8%;2010年前三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6%+2.1%=13.7%,慢0.9个百分点。故答案为C。
78. 解析: 投资最快的投资增速=28%+15.5%=43.5%;投资最慢的投资增速=-1.3%;差是44.8个百分点。故答案为A。
79. 解析: d2009与d2010相比较,2009年全年六大行业平均增速13.5%,2010年石油第四季度增速9.6%,比前三个季度还回落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前三个季度增速为13.6%,又加上第四季度这个拖油瓶,想一下十字交叉的原理,明显增速小于六大行业平均增速,比重形式,比较分子、分母的增速的大小,分子增速小于分母增速,所以d2009>d2010;r2009与r2010相比,全年六大行业平均增速13.5%,非金属增速20.3%,比重形式,比较分子、分母的增速的大小,分子增速大于分母增速,也就是r2010>r2009。故答案为B。
80. 解析: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3.5%,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7和1.3个百分点”,上半年是13.5+3.7,前三季度是13.5+1.3,差是2.4个百分点。故答案为D。
81. 解析: (1)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年份是2009年,这年的投资增长量=18950-15060=3890<4000,明显2010比2009的增长量>4000,(1)不正确;(2)“十一五”时期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是:(23.9%+24.8%+25.9%+30.0%+23.8%)/5=25.68%,(2)正确;(3)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1%,用于第一产业投资的份额增速22.5%,分子与分母比较增速,22.5%>22.1%,所以是提高了,(3)正确。故答案为C。
82. 解析: 知道的是现期,然后与基期比重相比看增加。符合比重的关系,已知现期值,增长率,求现期比重和基期比重的增减关系,根据公式:第一产业(22.5%-18.2%)÷(1+18.2%)>0,即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21.7%-23.2%)÷(1+23.2%)<0,即第二产业比重减小;第三产业(22.4%-25.6%)÷(1+25.6%)<0,即第三产业比重减小。当首先确定第一产业比重增大后,BC可排除,而AD的区别在于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减情况,直接看第三产业即可。故答案为A。
83. 解析: 平均增速=(15.2+21.8+22.8+25.8+22.4)÷5=21.6%。23187×(1+21.6%)的5次方大约为61499,选择D。
84. 解析: 2010年占比=17419÷241415≈7%,已知基期、增长率,求现期比重和基期比重的关系,运用公式=(22.1%-24.5%)÷(1+24.5%)=-2%,两者做乘法,下降大概0.14个百分点。故答案为B。
85. 解析: 2005年投资额=10071÷(1 15.2%)=8742,那十一五期间投资增额=23187-8742=14445,14445÷5=2889,C不正确。数量级都不一样,平均增长量的数值都比基期值大,所以错误地很明显。故答案为C。
86. 解析: (1)正确;(2)正确;(3)正确,故答案为D。
87. 解析: 直接看2009年/2001年的比值,分母大、分子小的,最大。故答案为A。
88. 解析: 选项中出现了“玉米、小麦、豆类、稻谷、薯类”五种作物,逐一对照即可。豆类只有四年,不符合。故答案为B。
89. 解析: “产量与播种面积呈反向变动”说的就是“产量小、播种面积大”或者“产量大、播种面积小”,对五种作物进行逐一对照,发现稻谷只有2007年呈反向变化;小麦是2004、2008年呈反向变化;玉米是2009年呈反向变化;豆类是2002、2003、2004、2005呈反向变化;薯类是2002、2004、2005呈反向变化。所以至少有小麦、豆类、薯类三种。故答案为C。
90. 解析: 分子是总产量,分母是总面积,想要减产最大,也就是分子最好能变小,分母最好能变大(另外一种情况是分子、分母都变大,但是分子的增速没有分母的增速大),查找表格,发现玉米的分子减少了200,分母增加了1000;其余都是分子分母同增或同减,明显玉米是单产减产最多的。故答案为C。
91. 解析: 2010年10月入境旅游总人数=1163.64,同比增长率4.5%;2009年10月入境旅游总人数=1163.64÷(1+4.5%),增量=1163.64-1163.64÷(1+4.5%)=1163.64×4.5%/(1+4.5%),看选项的绝对误差在2万人,相对误差在4%,4.5%≈1/22,转化为≈1163.64×1/23≈1160÷23略大于1150÷23=50。故答案为C。
92. 解析: 又是四个数比较大小,人均支出=总支出÷总人数,要想总支出大,就要分母大,分子小(差分法的变形);列出四个月份的数值,3445÷1100.67;3794÷1088.30;3842÷1103.69;4224÷1163.64。3445÷1100.67和3794÷1088.30比,第一个数的分子小于第二个数,分母大于第二个数,第一个数的数值小于第二个数,完败;3794÷1088.30和3842÷1103.69比,分子增加了大概50,分母增加了15,呈3.3倍关系,但是分子和分母的基期值呈3.4倍左右的关系,说明分子增幅小于分母增幅,3794÷1088.30大于3842÷1103.69;3794÷1088.30和4224÷1163.64比,分子增加了430,分母增加了75,比例最大约六倍,原来基期值的分子和分母的倍数大概在4倍左右,说明分子增幅大分母增幅,所以4224÷1163.64最大。差分法的活用。故答案为D。
93. 解析: 就是看图中的相邻两个柱子的落差,明显最大的是2010年3月和2月之间的落差最大,差值= 3940-2883(百万美元)=10亿美元,首位法可以迅速锁定答案。故答案为B。
94. 解析: 已知现期、增长率,求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的增长率,根据公式=(12.47%-4.5%)÷(1+4.5%)=<8%÷(1+4.5%)<8%。故答案为A。
95. 解析: (1)2月份在上图中始终是出于低谷,(1)正确;(2)2010年前三季度只有一个二月份增速低于12%,其余八个月份都高于12%,想一下十字,一个低不影响大局,(2)正确;(3)人均消费增长率为负数,说明总人数多了,但是消费总额少了(另外一种情况是都增长了,但是总人数的增速大于消费总额的增量),查图发现只有2010年2月份的消费总额增速呈负数,人数增速呈正数,人均消费增长率是负数,其余各个月份的消费总额增速远大于总人数的增速,(3)正确。故答案为D。
96. 解析: 一天的时间共24*60=1440分钟,由条形图可求出,城镇居民家务劳动时间为1440-435-648-261=96分钟,因此,①处的数据应为96.故答案为C。
97. 解析: (457-435)÷457=22÷457;来速算,如果把457近似看做440,那么22÷440=5%,现在457大于440,分母变大了,那么实际的数值要小于5%。故答案为D。
98. 解析: 227×10%=22.7。故答案为D。
99. 解析: 用于阅读书刊的时间=可支配时间×占比,转化成(城镇可支配时间÷农村可支配时间)×(城镇占比÷农村占比)=(261÷227)×(8%÷4%)>2×(227÷227)>2。故答案为A。
100. 解析: (1)学习培训的时间=可支配时间×占比,占比一样,可支配时间不一样,那么学习培训的时间就不一样,(1)错误;(2)看电视的时间=可支配时间×占比,城镇=261×44%≈115,农村=227×56%≈127,减少率=(127-115)÷127=12÷127≈10%,(2)错误;有个技巧,(261×44%)比(227×56%),44比56约等于4/5,然后4与227约去4,变成261比(57×5)=261比285,285-261=24,24÷285约占10%不到;(3)社会交往的时间=可支配时间×占比,城镇=261×7%<300×7%=21,农村=227×10%=22.7,城镇小于农村,(3)正确。故答案为B。
1,B 2,A 3,C 4,B 5,C 6,D 7,C 8,A 9,D 10,A 11,B 12,D 13,A 14,C 15,B 16,A 17,B 18,C 19,B 20,A 21,B 22,A 23,C 24,D 25,C 26,C 27,A 28,B 29,B 30,A 31,B 32,A 33,A 34,B 35,D 36,A 37,C 38,A 39,C 40,C 41,A 42,B 43,B 44,B 45,A 46,C 47,B 48,A 49,C 50,A 51,C 52,A 53,C 54,D 55,D 56,D 57,A 58,B 59,A 60,B 61,A 62,D 63,C 64,A 65,D 66,D 67,A 68,B 69,A 70,A 71,B 72,C 73,A 74,B 75,B 76,B 77,C 78,A 79,B 80,D 81,C 82,A 83,D 84,B 85,C 86,D 87,A 88,B 89,C 90,C 91,C 92,D 93,B 94,A 95,D 96,C 97,D 98,D 99,A 1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