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vip资料 >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2973期

2018-09-06 09:29:01真题演练708 收藏
[!--smalltext--]
21.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下列不属于事实材料的是(     )。
A、人物
B、事件
C、细节
D、报刊社论
【答案】D
【解析】公文写作的材料,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故本题答案选D。
2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解析】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故选D。
23.在我国,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的分类中不包括(     )。
A、国家级正职
B、巡视员
C、厅局级副职
D、乡科级副职
【答案】B
【解析】公务员法》第16条规定:“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第17条第2款规定:“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故B项正确。
24.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上述材料不能表明下列哪一哲学原理(     )。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物质和意识密不可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实践决定认识
【答案】B
【解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是A项的体现。“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是C项的体现。“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做出的选择”是D项的体现。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认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不能说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B项说法错误,且材料中也未体现。
25.上述公文正文主体部分,省略的第一项内容应该是(     )。
A、环境保护部门对待举报的态度
B、加大对化学品测试机构的监管力度的重要意义
C、G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签署的协议存在的问题
D、《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和《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相关制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正文主体部分第二项的内容:G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仪按我部要求解除了相关协议,得知第一项内容是协议存在问题的事实,因此选择C选项。
26.撰写决定、讲话稿时,一般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议论
B、说明
C、论证
D、叙述
【答案】A
【解析】决定的文字,要求准确、鲜明、简洁,便于领会和执行,演讲稿也要求陈述清楚扼要,表达观点精炼。而议论文就着重于宣传一个观点,争取人们接受,符合这两种公文的要求。故选A。
27.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同时,又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该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体现了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哪种原则?(     )
A、比例原则
B、秩序优先原则
C、个案平衡原则
D、价值排序原则
【答案】A
【解析】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原则有三个:(1)价值排序原则(又称价值位阶原则),即按照价值高低排出主次、先后;(2)个案平衡原则,即具体案件适用考虑价值之平衡;(3)比例原则,即某种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但应当将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最小损害”或“最少限制”,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本题题干明显属于比例原则,故A项当选。
28.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     )再次发回重审。
A、可以
B、不得
C、认为程序违法可以
D、认为事实不清楚可以
【答案】B
【解析】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29.关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层人民检察机关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B、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C、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D、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可依法适当收取费用,但不能超出工作经费需要
【答案】B
【解析】《人民调解法》第5条第2款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因此A项说法错误。该法第7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因此B项说法正确。该法第8条第1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因此C项说法错误。该法第4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D项说法错误。
30.“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D
【解析】“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题干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之间流传,这形象地说明了“九鼎”是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D项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