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半月谈》第5期:形式主义的深处是什么
《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
两会评论
1 形式主义的深处是什么
习总书记总书记去年底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指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年全国两会,力戒形式主义成为代表委员聚焦的话题。
提及形式主义,人们啧有烦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出击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但毕竟是多年积弊,一时难以根除,稍有机会便故态复萌,改头换面之后强势反弹。还是要像习总书记同志要求的那样,往深里抓,往实处挖。
形式主义的深处是什么?
是官本位的根深蒂固,是官僚主义的阴魂作祟,是官场权力腐败、管理体制变异和官员心态扭曲的衍生形态。
唱高调风行,渐成一种现象。
上面的决策刚刚出台,发展的规划初见方案,便已有一些地方揣摩迎合先声夺人,在各种表态中,比谁的调门更高亢,比谁的提法更轰动,比谁的目标更宏大,为的都是让上级“满意”,为政绩“加分”。
行动呢?落实呢?难见下文。
之前中央精准脱贫规划甫一提出,就有一些地方政府不问当地条件如何,争相拿出提前达标的时间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伊始,就有一些地方官员不暇深刻领会,率先拿出指日可待的愿景图。刮风造势,急于求成,结果常常是欲速不达,脱贫之日,很可能就是返贫之时;乡村振兴,很可能就是乱拆乱建。
唱高调风行的实质,是权力的一种衍生性腐败:政绩观腐败。
虚张声势,是一种政绩透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另类腐败,政绩观腐败。
为官一任,就得服务一方,就得为增进百姓的福利谋一片问心无愧的事业,就得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留一路可以怀念的印迹。
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那就很可能是两面人。这样的官员多了,必然要破坏党内的政治生态,污染社会的道德风气。
责任状依赖,已是一种常态。
无疑,基层单位多是形式主义密集的发生地,基层干部也多是形式主义深重的受害者。
我们在许多地方可以见到,不问权责平衡,不问承受能力,任务层层发包,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加码。
基层干部背负着过于沉重的“落实责任状”和过多过滥的“一票否决权”,如牛负重,苦不堪言。
责任状依赖的背后,是体制的一种基因性病变:压力型体制。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县乡政治运行提出“压力型体制”一说。意指以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权力和资源层层上收为特点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如今,政府改革正加快脚步,不少上级部门却还是想做甩手掌柜,滥发责任状,随意向下摊派任务,考核项目无序扩张。这是一种典型的路径依赖。
物极必反。压力过大,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选择性执行,或敷衍性交差,或策略性博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等,都由此兴盛。
加快改革压力型体制已是势在必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精准扶贫如是,其他各项工作亦应如是。
格式化创新,也成一种套路。
创新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一条新的工作路径。许多地方反映,上级部门考核乡镇工作时,都有专门的“创新事项”加分。
问题在于,乡镇政府普遍缺编,人手不足,承担的任务又是漫无边际,压力山大,一些地方优先考虑的还是维持正常运转,工作创新何其之难。
再从基层干部的心态看,创新会有风险,改革容易出错,一些人只想出彩不想担责,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担当。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纸面上创新、抄转式创新。为了考核加分,便忙于从互联网上粘粘贴贴,编造美化文字材料。为了工作创新,便忙着到处参观取经,将别人的方案“依葫芦画瓢”盲目照搬过来。殊不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可以想见,格式化创新的橘树上结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果。
格式化创新的深层,是官场的一种缺钙型心态:太平官心态。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明哲保身,满足于当稳一个太平官,那是为政者自弃和沉沦的开始。
同时,我们还需进一步厘清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容错纠错机制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工作有信心,有底气,有奔头。还当鼓励基层创新,鼓励有地方特点的改革,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的探索,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
形式主义反弹,再往深里抓、实处挖,还是忘掉了初心为民,丢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背离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只有标本兼治,驰而不息,让官员在信仰信念的引领中前进,让权力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弹式困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两会专题
2 交出新时代的民生新答卷之一:新时代民生痛点新期待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民生需求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面这些民生痛点,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推出民生新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期盼落实教育优先,加大普惠性投入和优质教育供给
伴随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喊渴”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但同时,我国优质教育总体稀缺,仍然“紧俏”。各种参差不齐的校外补习机构异常火爆,家长追捧高价学区房择校陪读,各色“坑班”“点招”大行其道。
“现阶段教育面临的突出矛盾,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人民群众期待更好的教育,而优质的教育供给还是不足。”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代表举例说,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欠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课外机构办学不规范、优秀教师短缺等问题,都是基础教育需要补齐的短板。
优质教育供给,从全国范围来看,地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城区和不同农村之间的差异都比较大,教育资源分布、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平衡现象。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上奉镇沙洲小学校长荣黎认为,不少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的现象突出,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任教,请得进、留得住、教得好?“这就要求政府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普惠性投入。”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呼吁,加强师范类高校建设,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增加教师职业吸引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应该关注职业教育、行业特色教育等细分领域。湖南中方县职业中专学校校长贺吉早认为,职业教育以实践、实训为主,“双师型”教师比普高教师要求更高。他期盼能把能工巧匠引进学校,真正让职校毕业的学生学好一技之长,让职校毕业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相比于知名高校,农、林、水、地、矿、油等行业特色学校近年来略显黯淡。针对此,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代表呼吁,加大对行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倾斜扶持,引导高校对接行业发展,将发展成果体现在行业人才培养上,显现在高质量就业上。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期盼创业带动就业,收入更满意
农民在乡创业、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成为一种潮流。“以前我养的土鸡一点门路都没有,年底都要亏本,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和合作社签订了帮扶合同,我的鸡养的也多了、卖的也多了。”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雅山社区贫困户朱盛成希望党和政府帮助更多像自己这样的贫困户找到更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杨帆代表认为,应扩大创业创新的空间,大力扶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让每个人都拥有干事创业的公平机会。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人的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知识变现、财产性收入等已不鲜见。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晴说,自己的收入以前以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为主,现在新增了通过互联网授课取得的费用。网络歌手庄心妍希望,能有更好的制度来保障知识产权,让劳动和知识能够越来越值钱。
除了增加就业收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打通职业发展通道,“遇见更好的自己”。山东济南市某销售公司员工隋永明期盼能够通过辛勤劳动换得上升空间。“职业成长‘天花板’问题,希望国家能够加以重视和解决。”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加大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期盼养老更有保障,医疗资源下沉
当前,我国老龄化率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需求正在快速释放。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公司营销经理张晓庆代表对半月谈记者表示,现在养老问题严峻,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值得推广发展,对高龄老人可特别设立应急救助制度。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镇劳动所所长陈庆洪期待,健全参保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的养老金标准,争取早日覆盖更多的农村老年人。
重庆退休国企干部苏维真说,自己的退休金从一个月4000多元到现在5000多元,感觉挺有盼头的。这几年,部分物价上涨较快,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
针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升级,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委员建议,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建设养老产业示范园区,打造集老年疗养、老年用品、老年服务、老年文化、老年旅游、老年房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产业集群,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层次的老年人需求。同时,加大居家养老补贴力度,引导培养消费习惯;发展养老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百姓对高质量的医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湖南浏阳市中和镇人大代表胡立子反映,农村人去乡镇卫生院看急症,床位不足,没有专业CT设备,如何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期待医联体在这方面能有所作为。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李久存代表说,高质量医疗设施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民可望而不可即,他们期盼医疗专家“上山下乡”进农村。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做好军烈属优抚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倾情倾力做好托底工作,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改善妇幼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国家必将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
期盼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
“我工作的地方房租很高,而且每天都要跨江上班,面临‘职住分离’的问题。”驿公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陈思渝期盼政府综合施策,加强楼市调控,真正实现“房子是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保障住有所居,需要保障房。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保障房时,不注重外立面美观和居住功能,成为不少买到保障房者的烦恼。绿城乐居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裘黎明说,很多地方认为保障房带有低档次的标签,不少建成后成了第二个城中村。
更好的居住条件也要求治理城市病。“越来越多的生态公园和生态走廊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未来的绿色生活一定会更美好。”北京市民杨俊杰希望,大城市的规划、设计、治理能让人“宜居、乐活、畅行”。
江西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兰念瑛代表说,资溪县生态环境有非常大的改善,吸引周边的老百姓前来游玩,但交通拥堵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从要温饱到要环保,从要生存到要生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湖南浏阳市淮川街道新北社区居民周宏玉认为,一些城市仍存在噪声扰民、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问题,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任重道远。
绿色民生呼唤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江苏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代表表示,构建绿色发展体系,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其实就是破坏自身的生存。只有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双绿”并驾齐驱,才能圆梦美丽中国。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3 交出新时代的民生新答卷之二:新时代民生探索新亮点
民生的难点、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地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探索民生实践的新路子、新法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服务样态,补齐医疗、养老短板
在江西省新余市,当地医疗领域以集约、共享的模式,为有需要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和一线城市同质的远程诊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拎着吃的,拿着被褥,辗转千里去大城市的医院排队等候,在81岁的张德芬记忆中,老伴患肝癌那几年,每次外出求医就像一场逃难。时隔10多年后,弟媳朱慧君腹部出现肿块且伴有疼痛,当地医院难以确诊。但这次不必外出,她在新余市当地的远程会诊平台上,就能“网约”到全国各地的专家。
半月谈记者看到,按照约定的时间,朱慧君在主治医生陪同下,通过视频系统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开始会诊,主治医生向专家介绍病情和诊疗情况,实时同步传送影像检查、检验资料。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互动问诊,专家给出诊断意见,患者腹部更多是炎症而非肿瘤,并给予临床治疗建议。
和点对点式远程会诊相比,这一互联网共享理念下的远程会诊属于点对面,患者可“网约”全国各地的签约专家。如今,这个平台已汇聚签约医院2000余家,签约医生5万余名。
而对于城市里的群众尤其是孤寡老人来说,“邻家照护+邻家在线”、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就是他们的“家”。“我现在和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只隔一碗热汤的距离。”家住长沙市雨花区鑫天鑫城的张女士从家里端碗热汤,去看望住在养老院的公公胡老,进了门汤还是热的。这是雨花区的创新医疗、养老服务的剪影。
同样是补齐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重庆于2017年11月启动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专项行动,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新增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所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国内老龄化程度最高城市之一的上海,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造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江西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车工组组长陈赣飞代表称,他所在的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贫困人口越来越少、棚户区日渐减少,同时,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越来越多,这一少一多正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抓好民生之本,创造就业岗位
“每天都有事情做、有固定工资拿,不用泥一脚水一脚地干活,每个月还安排了带薪假期,心里真的踏实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为有没有活干,到哪里去干活而烦恼。”自从到了镇里的德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湖南省浏阳市龙伏镇石江村的贫困户吴清香脸上总洋溢着笑容。
2016年,浏阳市在湖南省率先而为,在蓝思科技建立了首家湘赣边就业扶贫基地,优先招用贫困劳动力就业,两年来企业共招用本地贫困劳动力820多人。在此基础上,该市在每个乡镇、街道和园区确定了至少一家企业为就业扶贫基地,为贫困劳动力创造在本乡镇或邻近乡镇的就业机会。
在江西,重点打造了集就业、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六类就地就近就业平台,既解决贫困劳动力“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用地用工难题;在山东,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培训投入,推动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在江苏,已设立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平台近50个,促进两地青年分享信息甚至客户资源。
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201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降至多年低点。5年来,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60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基层公共服务升级,美丽家园建设加速
“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蚊蝇横飞、臭气熏天……”这是过去农村旱厕的写照。这种如厕方式越来越被新生代农民排斥,改厕成为顺应民心之举。
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杨四官村杨庆波说,以前在城里住的孙子不愿意在家待,重要原因就是厕所太脏,“现在厕所改好后,孩子们回来也不嫌弃了”。
从2015年开始,山东启动农村改厕3年行动,初步形成农村改厕地方标准体系,2018年底全省应改978万户可望全部完成,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去年以来,让城市变美成为江西省景德镇市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江西景德镇市长梅亦代表介绍,当地以规划为引领,在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彻底告别脏乱差的基础上,以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为契机,打响了一场阻击城市病的攻坚战。
除了城乡改厕,不少地方还实施“农村亮灯工程”。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任桥村安装的80多盏路灯让整个村庄灯火通明。任桥村村主任丁学宝说:“路灯刚亮那几天,村里的娃娃们非常兴奋,在大街上玩到很晚才回家。”
有了硬件,软件也不能输城里人。“村里建有文体活动中心,能体育健身也能休闲娱乐;大剧院、戏楼、书场、村民议事厅……城市大影院放什么电影,村民也能同步看到,甚至比大城市的演出还丰富。”江苏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代表说,永联在“新乡土时代”就是要打造“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要让村民享受到城市的设施和服务。
城市也在加速建设美丽家园。山东淄博市长于海田代表介绍,淄博是一个工业发展超过百年的老工业城市,去年全市取缔“散乱污”企业9523家,完成绿动力提升工程和11.3万户气代煤、电代煤,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于海田表示,淄博下一步将“多还旧账、不欠新账”,加快补上生态这块短板,力争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和“蓝繁”天数占比分别达到60%和75%。
4 交出新时代的民生新答卷之三:新时代民生工作新思维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时,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彰显出哪些新思维、新理念?
共建共享,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红利,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民生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杨帆代表说,只有当民生福祉为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民生建设关乎民心、关乎国运,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引领。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江苏盱眙县天泉湖镇杜山村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叶红代表说,民生发展问题解决好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有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有了成就,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共享不是坐享,共建还需聚力。”重庆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代表说,更大的“蛋糕”、更多的发展成果,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努力创造。“每个人都应当积极投身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辛勤耕耘、努力奋斗,收获美好明天。”
共享源于共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委员认为,继续奋斗、共同建设是新时代的强音。幸福是共同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幸福。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湖南新化县锄头娃农业发展公司农业基地技术员阳海玲代表说,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作之一,面对任务艰巨的脱贫攻坚,整个社会都要参与进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啃民生硬骨头,须动全面深化改革之刀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昆仑一君艺术工作室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代表坦言,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不少领域,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过去40年,我国用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取得巨大成就,现在面对这些难题、短板,同样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之刀,祛除病灶。
“要普惠民生,就要调整利益,就需要改革。”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委员认为,只有改革才能释放活力,才能把阻碍当前民生发展的不合理因素、障碍去除。中国实践证明,以改革方式来促发展,是成功的、有效的。
“在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的同时,社会分层化、需求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必须对现有经济利益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对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进行改革。”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委员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民生领域也面临越来越多硬骨头。
啃下民生硬骨头,要坚持问题导向,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步都直击人民的需求痛点,确保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民生领域稳步发展。江苏淮安市长蔡丽新代表表示,要把政策定在群众需求上,把措施落在群众满意上,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务实创新,科学决策,攻坚克难。
啃下民生硬骨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因此更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大改革力度。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达建文委员认为,当前民生领域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实推进。
啃下这些民生硬骨头,还需要政治智慧,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敢于并善于运用改革的办法来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或引发的新问题。
山东淄博市长于海田代表表示,解决民生诸多领域的问题需要系统思维。例如,在教育方面,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制度设计,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在医药卫生体制方面,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民生事业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在湖南株洲市长阳卫国代表看来,尽力而为,就是看准的民生事情就要坚决做,财力方面做到当用不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抓一件成一件。量力而行,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清轻重缓急,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要根据实际财力,计划好当前和长远,把握好当省不用的原则。既解决好急时之难,雪中送炭,又要用好有限的财力,打基础、强弱项。
袁爱平委员认为,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我国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民生问题都解决,其中,核心问题是财力问题。怎么去平衡“尽力”与“量力”的关系,是新时代民生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在工作中,不能把“量力”当成不作为的借口,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必须尽力改善民生。
“当前新旧矛盾交织,有些民生问题很难一下子解决,但也要告知民众,难点在哪儿,原因何在,政府部门有何规划、打算,制度安排是怎样的,让民众知情并理解。”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代表认为,“短板在哪儿?哪些该做的事还没有做或没做好?哪些潜力还没有被发掘?哪些条条框框应该突破?多听听民众怎么说,总是没有坏处的。”
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当前,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各地在尽可能增进人民福祉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基本国情。
“不脱离中国的实际,不违背科学和规律,民生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华委员表示。
重庆市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代表对半月谈记者说,做好当前的民生工作,关键在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在于分清轻重缓急,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满慎刚代表坦言,民生工作量大面广、千头万绪,各地发展程度、财政状况不一,尤其需要求真务实,避免不顾各地实际搞“一刀切”,避免为了改变形象而盲目举债搞工程,避免为了捞民生政绩“空喊口号、盲目许诺”。
新时代民生工作应加强对公众公共福利预期的管理。代表委员呼吁,进入新时代,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要不切实际地吊高公众公共福利的胃口,让老百姓在福利方面对政府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宜许诺很多解决不了、或很难解决、或解决了却必然牺牲长期增长和发展的问题。
两会话题
编者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作为地方领导,如何施政一方,造福一方?两会期间,《半月谈》编辑部特约山东东营、重庆奉节两地党政领导撰文,结合各自施政实践,分享施政之策。
5 美丽中国须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既是军令状,也是动员令。在地方执政实践中,应突出打造三个生态,让群众更直接、更近距离地感受到生态宜居家园之美。
打造城市生态。美丽城市有多项标准,但没有生态,其他方面再好也不能说是“美丽”。近年来,东营市坚持“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大湿地”的城市特色定位,重点打造三大生态片区。一是森林湿地公园。2016年启动建设,对25平方公里片区进行保护开发,建设集生态保育、休闲运动、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主题活动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二是白鹭湿地公园。东营市区内湿地遍布,占山东省湿地的1/4,建设湿地公园有独特优势。白鹭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白鹭栖息繁殖地、觅食地及生态缓冲区,争取利用2到3年时间完成。三是东营河及北二路片区。东营河是贯穿东营中心城区的一条主要河流,脏乱差问题突出。去年启动实施东营河及北二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长29公里,总投资96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
打造农村生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出了具体要求。东营市按照省里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2014年,全市建立起了县区统管、城乡一体的环卫运行机制,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2017年,提前全面完成农村旱厕改造工程,成为全省第3个全面完成任务的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天然气村村通工程,计划今年对具备用气条件的村实现全覆盖,彻底改变农村取暖做饭烟熏火燎的状况。今年,东营市还将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工作,积极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努力打造生态特色突出的美丽宜居乡村。
打造自然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东营过去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重化工业占较大比重。近年来,中央重拳治理污染,连续开展环保督察,为各地治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东营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最严格的标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突出一个“转”字,对高耗能、散乱污企业坚决治理,对环保不达标的该出清坚决出清,对非法违法企业坚决打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一个“蓝”字,加强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治,抓好散煤治理,加快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突出一个“清”字,加快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水污染治理工程。突出一个“绿”字,继续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启动“绿满黄河口·美丽新东营”国土绿化行动。突出一个“保”字,加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实施“三年增湿”行动,修复湿地60万亩,打造湿地生态品牌。
6 “四步走”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会治理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幸福生活,是时代的重要课题,是基层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各地施政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导。
重庆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集大山区、大库区、大农村为一体,发展任务重,社会矛盾多,稳定压力大。近年来,当地出现了基层干部办事不公道,农村基础设施建得多、骂声多,农村无事酒、豪华墓等歪风盛行,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奉节县探索建立“四步走”工作机制,积极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第一步:摸“四情”——摸清民情、社情、党情、治情,让家底清楚、施治精准。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摸清底数。全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由县领导带头,脚往下走、心往下沉,进村入户调研,每月在村吃住不少于4天;推进干部下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三访”全覆盖,做到“家家到、户户清”,点对点、面对面、实打实收集基层情况。运用大数据手段,搭建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三大数据库,精准建立涵盖人口、教育、健康、就业、收入、财产等基础信息的户情档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依据和支撑。
第二步:抓“四公”——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助公平,以公平树公信,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群众“不患寡而患不均”,让每个人得到其本应当得到的地位和利益,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奉节县从“公”字破题开路,全面推行一封公开信、一个公开栏、一份便民服务手册、一张监督举报卡、一套自办广播和一个微信群的公示公开“六个一”,推动公开工作立体延伸、全方位覆盖,真正把政策交给群众,把“底儿”亮给群众。村级事项决策实行“两委”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的“三议”机制,让群众全面知晓、参与、监督和决策基层事务。农村小微项目凡能由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全部交由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做大“公家”的蛋糕,挤压“私家”的空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坚持“零容忍”,让“奉公守节、公道正派”成为每名基层干部的座右铭,确保公家人出于公心、公权力阳光运行,不断提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步:建“三治”——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善治体系,让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自治缺失、法治失效和德治失灵是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鉴于此,奉节县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构建“善治”新格局。着力打开“自治”新局面,建立易记易懂易行的村规民约,探索成立红白理事、环卫保洁、治安巡查队等多个自治组织,推行网格化、积分制、微心愿、流动旗,强引导、硬约束、重运用,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育“法治”新观念,组织民警、律师队伍等开展“乡村法治大讲堂”,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大力营造“德治”新风尚,深入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活动,组织诚信家庭、孝心儿媳、星级文明户、新乡贤等评选,深入开展诗歌“六进”活动,推进“诗承千年、德润万家”,驰而不息整治“无事酒”、豪华墓等陋习,培育良好乡风民俗。
第四步:强“四基”——狠抓基层党建、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基层治理,让方向不偏、引领有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发动基层党员,基层党员领路基层治理。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奉节县纵深推进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编制“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意识形态等28项基础工作操作细则,让基层干有依据、干有标尺,解决“干什么、怎么干、什么不能干”的问题。大力实施村(社区)支部书记培养工程和“两委”提升行动,真正建设让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基层党组织。打响“三峡之巅·党员争先”品牌,开展“党员回归行动”,推动党员“时时亮身份、处处带好头、事事我先干”,实现“基层治理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党组织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基层治理现代化
7 不可任性撤村并组
中部地区某县2017年8月启动合村并组改革工作,全县638个村减至323个,减少315个,减幅达49.4%。之所以要进行合村并组改革,起因是该县所属省市要求所有村部3年内必须达标——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据匡算,每个村部至少需要120万元,而县里不可能拿出七八亿元经费来建设村部,因为该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还不到10亿元。“合村并组,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
任性消灭一半行政村,或是瞎折腾
行政村是有历史、有传统、有文化、有认同、有村民归宿感、有集体经济(包括村级债务)、有特定社会结构、有灵魂的中国农村基层建制。在长期的基层治理实践中,行政村往往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生态,具有特殊的社会互动方式。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也往往是村民共同筹资筹劳进行建设的。行政村作为基层行政建制,是极为严肃的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且基础的结构,该县在极短的时间、以极不严肃的理由消灭了接近一半的行政村,是一种非理性之举。
显然,省市要求每个行政村要建300~500平方米村部,是为了让行政村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县财政拿不出这笔钱来,完全不用急着在一年内建成全部村部,也可以向上级实事求是地报告财政困难,建村部可以分期实施,或标准稍微低一点,或者请求上级给予经费支持,上级当然也不会完全不考虑该县的实际情况。
而该县并没有认真考虑行政村这个基层建制的独特性,没有认真征求群众意见,而仅仅依据县财政能力不能建638个村部,就决定将638个行政村合并为323个。
这样的合村决策,可谓只唯上,不唯实。本来建村部是为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的能力,现在却可能变得更加脱离农民群众。说撤就撤,说合并就合并,如此任性的折腾,缺少了做重大决策的基本严肃性,从而可能引发持续而严重的后果。
合村打破村庄原生态,容易大而不实
中央要求,农村基层要做到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基层组织应当建在农村熟人社会这个层次上,这与“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道理。
合并之前的行政村,一方面规模比较小,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和村民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形成一个熟人社会,成了一个有效的基层治理单元。合并后的行政村,规模大了一倍,基层组织就离群众远了一倍。而合并后的行政村要形成新的村庄认同,成为一个新的熟人社会,就要经历很久很艰难的磨合,造成治理效率的损失。
尤其让人诧异的是,上级要求每个行政村投资120万元以上建300~500平方米的村部,这样的村部不可谓不气派。全村村干部只有5个,这5个村干部恐怕就只能守在村部,坐在豪华气派的村部办公室办公。这样一来,农村基层组织就容易削弱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削弱动员群众、争取群众的能力。
合并以后的行政村规模太大,该县将来可能就不得不在行政村以下再重建村民组一级。在取消农业税之后的乡村体制改革中,该县所属省份取消了村民小组长。即使重新设立村民小组长,不拿报酬或只拿有限误工补贴的村民小组长,也缺少做农村基层工作的主动性。
新时代行政村更重要,撤村决策需谨慎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国家也有越来越多新的农村政策和支农资源输入农村,这个时候正是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大有作为的时期。任何一个行政村的历史都包含了农民群众的爱恨情仇与人生记忆,随意撤并容易使农民群众失去对基层组织的预期,造成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坐班,不是坐在办公室等农民群众来办事,而是要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必须与村干部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否则,无论多么好的基层阵地也无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诸如村级债务等困扰基层治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不能再继续无视。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权不仅要眼光向上,更要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地解决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教育
8 陪作业陪出焦虑症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脑出血奔急诊”……家长们无处安放的“陪作业焦虑”近期广受关注。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学生每天写作业超过2小时,而“陪作业”已成为影响家长幸福感,诱发亲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会问题。
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要求,但学生负担为何始终无法降低?
谁知作业苦?1个周末12张卷
2017年12月24日是个周末,本想出去过圣诞节的沈阳市三年级学生小宇却不得不埋头写作业。临近期末考试,学校留了平时两倍的作业:12张卷子加英文单词记忆,其中7张语数英学科的期末冲刺升级卷,5张多音字注音组词卷。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作业量大成为众多家长抱怨的痛点。
深圳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反映,语文每天都有背诵,老师还要求写童话短文,600字左右,每周一篇,孩子不会的字特别多,得一个个查字典,这样的作业起码要用2小时。英语方面,每天都要背诵英文短文,一次是一名外国人介绍他的家庭,人名又多又长总是卡。孩子从晚上8点背到11点,最后带着哭腔说:“妈妈,我觉得我永远都背不下来了。”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阿凡题”近日发布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报告——《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以下简称《写作业压力报告》)。
根据其线上近亿注册用户、线下近百家实体店用户调研数据,中国学生每天写家庭作业2.82小时,或居全球第一。
因为有中考压力,初中生作业量更是惊人。
女儿去年升入黄浦区一所知名初中的上海市家长王珏说,女儿小学上课外辅导班比较少,到了初中就吃足苦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要陪她做作业,基本每天都要写到11点之后,我看实在太晚逼她睡觉,但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又得狠心叫她起来补作业。成绩好的学生做作业又快又好,但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大量的订正、罚抄写。”
家长兜不住,天天“累成狗”
当前,孩子写作业与家长关联度越来越密切,不少孩子每天的作业都需要家长配合出题,或者检查签字后,才能完成。
《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中国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78%的家长每天陪。随着孩子年级升高,陪写作业的压力也没有降低,7%的高中生家长中每天陪作业4小时以上。
汉口某小学三年级一名学生家长最近辞职回家,专心给女儿辅导功课。
“孩子小的时候,白天工作晚上带娃,都咬牙坚持下来了。没想到,女儿上小学以后,每天的家庭作业成堆,复习、预习、背课文、听写、默写、亲子阅读、学唱歌曲、做小报和电子相册……
全都要家长参与才能完成,感觉天天‘累成狗’,再也没有精力应付第二天的工作。”
“孩子太小,自律性差,家长怎么能不陪。”沈阳家长李女士说,自己都要先把全部作业梳理一遍,再一项一项看着孩子写,还要改错题、讲解、准备水果等,疲惫不堪。
报告显示,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发生过亲子矛盾。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作业问题时很容易丧失冷静,为此家长和孩子吵架,甚至抱在一起哭都时有发生。
作业量大导致家长对教育不满情绪严重。
“老师课堂不提高效率,把大量题海训练留给孩子。这样的教育太不负责任了。”家长李女士说。深圳一名家长在朋友圈里诉苦:“孩子很惨,每天没精打采。我能帮的,就是教教教,陪陪陪。”
补习机构进一步助长了“作业焦虑”。有学生反映,与学校作业相比,一些补习机构的作业可在手机或iPad上完成,系统立刻批改并有视频讲解。
两相对比,进一步加剧了家长对校内作业的不认可和不理解。
考题越来越难,“减负令”难减负
从教育部2013年8月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到近年来辽宁、广东、江苏多地发布的“减负令”都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沈阳市铁路五小校长于莹等专家认为,学校作业屡屡“超量”的原因在于:当前教育模式还没能形成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机制,考试时为了增强区分度,考题越来越难,老师人为拔高了教学标准和作业标准;此外,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后不得不依靠大量“刷题”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专家建议,推进减负重在落实,要减少重复性作业,精准减负。
一是严格控制作业的时长
通过学生评价、家庭评价、教育督导等严格落实“减负令”,杜绝重复性作业,尽可能根据学情,因人而异,分类或分层布置作业。
上海市普陀区针对全区学生在睡眠时间、作业时间等指标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两公示”,即全区所有中小学生课表在区教育政府网站公示,小学生作业情况通过家校互动网络每天向家长公示。
二是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评价体系
于莹说,教师要保证学生每一堂课、每一天、每一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全部吸收消化。
二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建议,把学生的素质成绩也作为老师的考核内容,这样老师才能扎实推进。
三是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要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减少家庭自主增负。”十九大代表、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年部党支部书记杨丹表示,要减少家长盲目补课的冲动,让孩子得到精神上的减负。
四是“互联网+”或可提供布置作业新思路
有老师表示,如果作业全批全改,每天过半时间都要用来改作业。
科技快速发展,或可为学校作业提供解决新思路:如借鉴一些培训机构做法,通过APP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人工智能批改,配以讲解视频,学生还可以在线随时向老师求助。
财经
9 支农项目支离破碎,如何攥成拳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支农强农惠农项目为代表,一大批人财物将向乡村聚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缺乏持续性、形不成合力等问题,亟待破解。
支农项目为乡村振兴贡献“第一桶金”
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昂乃村的养殖小区,道路全部硬化,一排排现代化的棚舍整齐划一。据昂乃村村主任刘建伟介绍,昂乃村整合内蒙古自治区“三到村三到户”的项目资金183.5万元、科技扶贫资金300万元和特色产业村扶持资金100万元,将资金折算成母牛,以入股方式与养殖公司达成合作,兴建了养殖小区。
“前两年收益主要用在贫困户脱贫上,后三年收益将会用在村民养老补贴、因病返贫户的救助和村里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刘建伟说,2017年,昂乃村村民与企业合作的青贮玉米订单超过24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14.3万元,集体分红6.6万元。
在奈曼旗土城子村,村民马学良家有两个大学生,属于因学致贫的典型贫困家庭。近两年,马学良通过金融扶贫贷款政策,先后贷款6万元。“全靠这笔钱,我才盖好了自动化的蔬菜大棚,要是市场行情好,两年内就能把成本收回来。”马学良边说边笑,他有信心在今年实现“摘帽”。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扶贫资金等支农项目的落地,有效解决了乡村发展的先期资金问题,帮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收获“第一桶金”。
支农项目纯靠补贴难长久
半月谈记者在河南沁阳、安阳等地农村采访了解到,大部分“煤改电”用户购买冷暖空调、电油汀等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不仅能耗高,而且取暖效果差。“烧煤七八百块钱够用一冬,用空调一个月都得上千块钱。”沁阳市东义河村村民徐黑妞说。
据了解,为提高用户改造积极性,河南郑州、安阳、焦作等地出台政策,设备购置最高补贴3500元,电价补贴在每千瓦时0.1~0.4元之间。这与周边省份相比明显不足,如河北省设备购置最高补贴是7400元。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市场处处长武玉丰表示,电价补贴很多地方都是暂定一年,后期如果补贴不到位,很可能会“反替代”,即农户恢复使用燃煤取暖。
支农项目本身具有公益事业属性,而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仅靠政府补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些支农模式存在的风险也需要注意。比如,一些支农资金入股模式中,农户除了分红外,与企业合作社和企业没有多少联系,缺乏长期的利益保障制度,不利于自身产业致富能力的培养。
攥紧拳头,打出支农项目合力
当前,支农项目资金管理涉及部门多,而且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变成“九龙戏水”。支农部门职能交叉和重叠现象明显,加之部门利益广泛存在,支农往往风声大雨点小。支农资金存在多头申请、重复申请,甚至损失浪费等问题,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以农业创业项目举例说,现在补贴资源分散在农委、水利、农综开发、国土等不少部门,扶持资金总量不少,但分散在各个项目上,平均一个项目补贴少则两三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总体上还是撒胡椒面的状态。王海燕呼吁,聚合分散的部门资金,“打捆”使用,形成政策支持合力。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建议,一要强化并整合支农资金统筹管理,发挥支农项目和资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益;二要对支农资金采取“一揽子”上报、“打捆”下达方式,加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减少内耗,竭力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放模式;三要设计一套保持资金分配公平、透明和信息对称的制度,铲除“跑部钱进”的动力和土壤;四要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支持“三农”建设,拓宽支农项目和资金渠道。
宋向清表示,应该积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支农模式,让农民、政府和社会资本三方参与,进一步坐实其振兴乡村的本质要义,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村地区。
10 消除“生态贫困”,光伏产业要给力
谨防另一种贫困:“生态贫困”
国家近年来以举国之力加大环境治理,一些地区的环境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如京津唐地区去冬今春空气质量就有了大幅改观,但国内生态环境总体上仍面临巨大压力,长时间、大面积的雾霾天气依然困扰着我国大部分省市。以此角度看,环境生态问题已成为与当年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同样严峻的问题,甚至衍生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贫困,那就是“空气贫困”、“环境贫困”和“生态贫困”。
在这场“空气、环境和生态脱贫”的攻坚战中,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是打赢战役的主力军之一。近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一路追赶、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的华丽转身,在技术、规模、成本上已全球领先,已牢牢执住全球光伏产业的牛耳。
然而,在光伏产业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成为阻碍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狙击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中游电池片、组件等一系列元器件的生产,再到下游的光伏发电,都要全额征收各种税费。如再考虑社保因素,税费更加惊人。仅从光伏发电端看,每度电的税费已经达到1毛7分到2毛3分。事实上,各类税费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光伏产业比较优势形成,导致光伏发电需要补贴的首因。
此外,当前通过指标控制光伏发电规模的管制思路,既不符合也不利于市场化条件下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促使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光伏成本不断降低的关键因素,倘若一味用指标压制发展规模,成本下降速度将大大减缓。
近十年来,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了90%,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曙光出现,补贴并不会无限扩大。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光伏发电补贴将在2022年至2025年间达到峰值,补贴金额在1000亿~1750亿元之间。从2008年到2017年,国家共计为煤电脱硫脱硝补贴超过1万亿元。
呼唤市场化机制和改革性措施
改革开放至今,光伏指标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依然存在,指标如何合理分配不仅让各级能源部门焦头烂额,更滋生了权力寻租和腐败的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能源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促进更多购电方和发电方直接市场化交易,促使光伏电力消纳和去补贴的完成。可通过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让企业充分接受市场考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
作为绿色电力的光伏发电,理应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产业,应当明确全部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其附加,提供一条绿色发展的通道。同时,实施全面减免从光伏原材料和设备制造,到光伏发电各个环节的一切相关税负,从总量上计算,这部分税费也并不会对我国当前财政收入造成大的影响。
市场化机制和政策性措施双管齐下,才能解决光伏补贴资金问题。市场化机制方面,建议全面推行碳税政策,同时辅之以“绿证”制度,这将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通过收取碳税还能进一步增加碳排放成本和费用,从而促使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费逐渐减少,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雾霾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从2008年至今,国家为防止污染气体排放,已为煤电脱硫、脱硝补贴了10年时间,投入了超过一万亿元资金。而光伏产业作为关乎全国人民呼吸健康的战略新兴产业,我国财政也完全有能力支撑其峰值时每年1000亿~1500亿元的补贴金额。
为更有力保障全体国民的健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我国上下迫切需要且完全有能力像今日的扶贫攻坚那样,充分发挥政治和体制优势,用5~10年时间实现空气、环境和生态的彻底“脱贫”。
11 远航!百年疏浚业搭上“一带一路”快车
航道拓宽、港口挖深、乃至湖泊清淤,无一不依赖疏浚业的支撑。我国的现代疏浚业诞生于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到2017年已有整整120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铺开,疏浚这一“百岁高龄”的产业老树发新枝,加快出海,拿出完善当地基建的“中国方案”,昂首阔步迈向新时代。
中企出海擎起“中国疏浚”大旗
卡西姆港燃煤应急电站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首批项目,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该项目配套工程,传承海河工程局120年衣钵的中交天津航道局(以下简称天航局)承担的卡西姆发电厂港池与航道疏浚吹填工程如今已完工。整个疏浚工程体量净约479万方,虽然工程量不算大,但重要性非同一般。
卡西姆发电厂所在地是当地工商业与文化中心,被誉为840公里海岸线上的一颗耀眼明珠。不过,这颗明珠却因能源不足引发的电力供应紧张而星光黯淡。
改变发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电力领域合作成为中巴两国加强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随之卡西姆港燃煤应急电站正式启动建设,缓解当地电力短缺的窘境。作为重要配套项目施工方,天航局依托丰富的疏浚业经验,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了运煤船与电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港池与航道疏浚吹填工程。
卡西姆发电厂是中国疏浚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的缩影。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天航局累计在海外实施项目20余个,先后打入大洋洲、欧洲、美洲等地市场,总合同额超过13亿美元。
百年积淀,“走出去”底气十足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几大疏浚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在为当地发展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不忘注重环保与人文交流。回望过去,中国疏浚业“走出去”之路却并不平坦。
天航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疏浚行业“走出去”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对外开放格局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沿海航道局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则为疏浚行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内在动力。
然而,打开国际疏浚市场谈何容易。在国际疏浚市场上,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四大疏浚公司拥有庞大的挖泥船队,长期垄断亚洲、非洲疏浚市场。国外疏浚工程的招标是依据国际土木工程师协会编制的菲迪克条款为合同范本。由于内容复杂和外语水平限制,当时的国内企业很难理解合同条件。“最大困难是缺乏国外疏浚经营管理人才和经验,尤其是商务人才。一切都得从头学起,难度可想而知。”回忆过往,天航局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
新的起点发生在2015年,中国交建整合天航局、上航局、广航局,成立中交疏浚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全力开拓国际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打开新格局,中国疏浚业崭新的篇章徐徐展开。
借“一带一路”东风扬起新风帆
2015年4月25日,这是值得中国疏浚业铭记的日子。天航局耙吸挖泥船“通远轮”“通旭轮”经过40余天,途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苏伊士、基尔两大运河的12500海里超远距离航行,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项目工地正式施工。这是中国疏浚企业在欧洲承揽的第一个疏浚工程。
其实,在“一带一路”沿线施工也不总是一帆风顺,有时还面临安全考验。
去年,天航局签约纳米比亚鲸湾港油码头项目。根据工程需要,该局调遣耙吸船“通力轮”出国施工。到达码头后,船长李志发现,燥热的空气中散发着硫化氢的臭鸡蛋气味,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深绿色的泡沫。“这一施工区域有大量海洋生物腐尸形成的硫化氢气体,一搅动泥层就会有气体散发出来。”由于硫化氢有毒,工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天航局一方面改进施工技术,另一方面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伴随着试挖、培训和演习,施工方案也不断进行着优化,最终攻克在毒气中施工的难题。
沙特、巴基斯坦、印尼、阿联酋、马来西亚……中国疏浚业海外拓展背后印刻了一长串“一带一路”国家的名字。从1897年的海河工程局,到今天中交天航局乃至中交疏浚集团,“中国疏浚”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坚实,在擦亮了中国疏浚业进军海外的金字招牌同时,也为这个百年品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社会
12 互联网公益能否Hold住民间爱心
从线下捐款箱到移动支付捐款,从个人转发捐助信息到平台发布,当网络上满满的正能量遇到畅通的捐助渠道,一时间当代雷锋式的爱心助人刷屏不止。与此同时,互联网公益慈善也面临一些质疑的声音:受助人的信息是否真实、捐助方式是否透明、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网上的正能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爱心助力还需迈过几道坎?
爱心涌动,公益爆款遭遇剧情反转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楷模,更不缺愿为贫困弱小、老幼伤残人士献一份爱心的人。移动互联网降低了个人求助捐赠门槛,网友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转发、完成捐款或认证,通过网络捐赠来传递爱心成了许多人的选择。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
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5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5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去年“腾讯99公益日”时,一些受助主体利用“刷单”行为骗取企业高额配捐;广东某文化传播公司打着慈善的幌子,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会员,行“假慈善、真传销”……
消费人心,网络公益不容出错
“由于互联网募捐规制灰色地带的存在、慈善组织和募捐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和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互联网公益‘失控’的情形时有发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程芬说。
广州市民陈晓敏认为,如今一些慈善机构及个人的煽情手法高明,运用一些商业推广手段,让人难以抵挡“指尖上的冲动”。程芬说,有些互联网筹款产品宣传利用人的同情心或好奇心,刺激了人们的分享热情和捐助冲动,也由此催生了慈善消费领域的“剁手党”。
在程芬看来,冲动型慈善捐助容易带来后患,当人们发现捐助对象与当初的想象或期待不一致时,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产生愤怒情绪,挫伤慈善热情。
“一元购画”被网友质疑后,相关慈善组织称款项的使用情况会在其官网上公开,腾讯公益频道也表示,善款执行明细情况会公示并推送给捐赠人。
今年2月,“同一天出生的你”发布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称,基金会之前与云南省某县扶贫办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因为出了这个事情钱一直在账上,正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
该负责人还表示,相较于商业行为,公益慈善行业的容错率更低,公益组织消费的是人心,希望公益慈善主体能以此为戒,不要辜负公众的信任。
制度+自律,还公益慈善一片净土
爆款与随之而来的反转往往让网友措手不及,互联网公益慈善要走得更远,还需公众、公益机构、监管机构、公益募捐平台共同发力。
慈善组织需主动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善款使用效率。公益自媒体平台“公益慈善论坛”负责人张以勋说:“慈善法的出台,对慈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提出考验,应确保受助人信息真实、规范资金使用方式、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
完善公众投诉举报机制,对失信慈善组织及其个人予以严惩。张以勋认为,民政部门应完善网络募捐监管、网上投诉举报机制,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广东济方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栋认为,应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和联合惩戒,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公益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应尽到审核责任,对公益项目的入驻采取更严格的“准入审核”。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表示,作为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平台,他们将建立更完善的公益信息披露机制,让公众及时方便地了解到公益机构的筹款总额、支出财务明细和项目执行进度。
程芬提醒,公众自身也应理性捐赠,待辨别风险后再捐款。腾讯公益相关负责人建议,各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可推广捐赠“冷静器”——当用户在点击“我要捐赠”时,可以看到该项目的透明信息情况汇总,以便捐赠人在了解之后,进行理性捐赠。